华侨报发稿投稿流程及注意事项
一、投稿流程
1.明确稿件类型
新闻类/文章类稿件(如新闻发布、企业宣传):
字数要求:建议控制在800~1500字,深度报道可适当延长,语言需简洁通俗,避免专业术语。
配图要求:需提供高清图片(分辨率≥300dpi),并附版权说明。
公告类稿件(如证件挂失、企业声明等):
费用标准:按字数计费,100字起算,标点符号、单个数字或大写字母均计为1字,两个小写字母或数字合并计为1字,具体费用为100字/2000元。
截稿时间:通常为出刊前一工作日的15:30,超时顺延至下一工作日。
提交方式:通过第三方平台(如“登报易”)在线提交,需按模板填写内容并支付费用。
2.选择投稿渠道
公告类:优先通过“登报易”等第三方平台提交,简化流程并提高效率。
新闻类:可通过以下方式:
官方邮箱:需通过官网或电话确认具体投稿邮箱,邮件主题需注明“投稿栏目+标题+作者+联系方式”。
邮寄投稿:地址为华侨报社编辑部,需附联系方式。
在线投稿系统:部分栏目支持官网在线提交,需注册账号并填写详细信息。
3.审核与发布
审稿周期:
公告类稿件通常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,次日见报。
新闻类稿件审稿周期一般为1~2周,重大选题可能延长至1个月。
发布形式:通过审核的稿件在纸质版、电子版及新媒体平台同步发布。
二、注意事项
1.内容合规性
原创性:严禁抄袭或一稿多投,查重率需≤20%。若被其他媒体录用需及时撤稿。
真实性:数据需引用权威来源(如政府文件),案例需隐去个人隐私信息并附书面授权。
导向性:避免涉及政治敏感、宗教争议等话题,内容需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2.格式与时效性
标题与正文:标题需简洁(不超过20字),正文遵循“倒金字塔”结构,重点信息前置。
时效性:事件性新闻需在发生后24小时内投稿,非事件性稿件可常规处理。
3.法律与伦理要求
版权声明:默认授权报社全媒体使用权,如需保留网络传播权需提前说明。
隐私保护:涉及个人信息需脱敏处理(如化名、模糊地址)。
4.投稿策略优化
栏目适配:研究《华侨报》往期栏目(如“华座”版、经济版“商品精华”),确保内容与刊物定位相符。
热点结合:将选题与澳门本地民生、文化热点结合(如大湾区建设、旅游业发展),提升采用率。
5.沟通与长期合作
避免频繁催稿:投稿后1周可邮件查询进度,避免电话催促。
建立长期关系:首次录用后可申请成为特约通讯员,获取定向约稿机会。
三、特殊类型稿件处理
政府/企业公告:需遵循《澳门法定收藏制度》,出版物需在发行后5天内提交两份样本至文化局存档。
学术类稿件:若涉及学术观点,需标注引用格式并附参考文献,避免使用机器简繁体转换导致错别字。
四、费用与撤稿政策
费用标准:公告类按字数收费(100字/2000元起),新闻类若被录用稿酬约为60~80元/千字。
撤稿政策:截稿前撤稿需扣除30%费用,截稿后不可撤销。
总结建议
1.投稿前准备:详细查阅《华侨报》官网或联系编辑部获取最新投稿指南。
2.注重本地化:内容需贴近澳门社会民生,突出文化独特性(如中西文化融合、妈祖信仰等)。
3.利用第三方平台:通过“登报易”等专业机构代投公告类稿件,提升效率。
如需更具体信息(如新闻类投稿邮箱),建议直接联系《华侨报》编辑部或访问其官方网站确认。
|